大学时候学相对论也没学明白,老师讲了半天,最后留下的印象大概就是爱因斯坦认为这个宇宙是和谐的,美的。
后来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知道,相对论居然没有获得诺贝尔奖,当时真是让自己大大惊讶了一翻,后来也慢慢淡忘了。
再之后偶尔又会想起这个问题,还好奇查过,看到一些答案,总觉得不是我要找的答案。
这时候就显示出乱看书,不单独仅看某一类书的好处了。
然后我在《世界观》居然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了,或者是我自己以为的答案了。
原因大概如下:
相对论刚提出来的时候,其实是一个基于假设之上的理论,其中一个假设就是让人耳熟能详的光速不变。然后在这个假设之上,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但也仅仅是理论,根据这个理论,可以预言一个事实:光经过非常大质量的物体,比如经过太阳的时候,光会弯曲。
于是在1919年某天,正好日食,可以观察恒星光线经过太阳时候是否有弯曲,经观测并近似计算,得出恒星的光经过太阳附近时的确弯曲了。
于是,大家就都认为相对论是经过证实了的理论,应该可以颁发诺贝尔奖了,不过最终还是没有发。当然,里面估计有政治因素,不过我想这个因素不是最重要的,因为最终还是给爱因斯坦颁发了诺贝尔奖,不过不是颁发给相对论的。
根据书里的说法,在于科学有一套逻辑:某人提出某个理论,然后有一个经验事实正好与这个理论的预测结果相符,那只能说这个理论得到这个事实的支撑,但不能得出这个理论正确的结论,这在科学哲学里叫归纳法。
举个例子:牛顿爵爷的三大定律没有横空出世的时候,那时候的西方主流的还是亚里士多德的世界观,亚里士多得的世界观里主要的有这么几条:地球的球心是宇宙的中心,宇宙由土元素、火元素、水元素、风元素及以太构成,每种元素构成的物体在宇宙中都有一个固定的位置,如果不在他本应该存在的位置上,那么他就会向这个位置运动。
土元素的位置就在宇宙的中心,其性质就是往宇宙的中心(就是地球的球心)运动,因此一切由土元素构成的物品,比如石头,比如铁块,比如人也会往宇宙中心运动,于是从高处扔石块,石块就会往地球中心运动。
这上面一大段可以看出来,从高处扔石块的确会往地球球心掉,但能得出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对么?在我们这个时代当然不觉得他是对的,但在亚里士多德时代这可是绝对真理呢。
因此,发诺贝尔奖的那么一大票人,也害怕相对论像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一样,那不就是搬起石头砸脚?所以保险的做法是不给相对论颁发诺贝尔奖。
但是在之后证实了这是正确的理论,为什么不再补发一次呢
:l
呃,不知道呢,可能是不太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