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出差好久,趁这个时间把好久没看的资治通鉴又捡起来看,终于看完了南北朝,看死了杨广,看到了唐太宗.
上一次写通鉴的读后感已经好久远了,记得当时自己说,在南北朝的历史中,居然能看出来一股浩然正气.
现在回过头看,之所以有这个感觉,关键在于温公的选材,整个南北朝其实所有的上层,大概率分成这么2类:
1)皇帝,要不就是在想法上位,要不就是上位了想法坐稳,还有的就是当鸵鸟,每天就是听歌、看跳舞、玩女人,当然最后就把自己玩完.
2)中间的士大夫,大多数也是谈玄,拜佛,玩女人.
但是温公选材,特别是士大夫的选材,很多时候没有选那些瞎搞的,都是选了愿意为国为民的,所以才能看出来一股浩然正气.
但是事实在那里,等把南北朝看完,看到杨坚治国理政的时候,就有了阳光普照大地的感觉.才发现整个南北朝基本年年都在大战,作为老百姓来说,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过得好,在加上上层一天只顾自己,那底层过得更辛苦,再来个天灾人祸,这时候就真的只能是一生叹息了.
等到太宗开始治国,又发现在他治下,不仅老百姓过得不错,上层也过得还行,不像杨坚那时候,他治下老百姓过得还行,但是大臣很多时候过得是战战兢兢,杨坚生气了,会直接在朝堂上打人,有些时候直接把人打死.
据说现在研究历史,最容易出成果的,还是南北朝时代,所以如此说来,南北朝给现在的历史学家锻造了一个很好的饭碗,只是这个饭碗其实是那时候的那么多老百姓拿人命锻造出来的,动不动就是人相食,易子食.
在北齐快倒台的时候,高延宗还能全军而还,但是胡三省评价说:延宗在乱能整,未易才也.惜大厦将倾,非一木所支耳.当时心里唏嘘伤感了半天.
看通鉴真的可以体会到这句诗的感受: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我表哥也总跟我说要看一看历史书,最近很难静心去阅读,也很佩服保持阅读习惯的人。
哈哈,书嘛,想看就看,不想看就拉倒,我老家好多人天天打牌,也过了一辈子.
魏晋南北朝研究不容易出成果吧?陈寅恪先生的研究珠玉在前,现代人很难突破了。南北朝研究出成果的哪些人,可能都是陈先生的徒子徒孙,或者与之有学术渊源的。
哈哈,我是听别人说南北朝比较容易出陈果的,自己没怎么研究过.
哈哈,你这"陈果"用得好啊!
人相食,易子食--所以人的文明仅仅是在衣食无忧基础上的粉墨登场,这一遮羞布一褪去,仅剩的也就是动物本能兽性。
哈哈,有遮羞布就好啊,相比大自然的年龄,人类社会还是太年轻,所以文明要想战胜自然,还任重而道远
好文
六个字六个字
评论有字数限制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