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文化自信

默认分类 · 2020-06-30

浅谈儒家文化的包容性

纵观几千年中国历史,先后有道教、佛教、景教(就是后来的基督教)、伊斯兰教以及各种祖宗崇拜、风水算命、星座等等在中国民间提供各种信仰,奇怪的是有这么多信仰在中国民间存在,比如我二姑信仰基督,我爹信仰的是风水,但是他们关系还是很好,并没有打架或者说老死不相往来,更没像基督教与伊斯兰教曾经一样,出现那么多次的十字军东征战争。

原因是什么呢?有学者提出来,这是因为儒家文化的包容性,能让各种乱七八糟的信仰在这种文化中包容共生,和睦相处。儒家文化的包容性来自于哪儿呢?学者说,这是因为儒家文化的无用之用,举个例子,比如中国古人本来想炼成让人长生不老的仙丹,结果搞出了火药,这就算是无用之用,本来炼仙丹是完全无用的事情,但是搞出来火药就有用了。

用无用之用来解释儒家文化的包容性,让人听了总是觉得差点啥,总觉得说服力不够。后来看《世界观》,感觉找到了儒家文化为什么有那么强的包容性的原因。

在世界观里面,作者把一个人或者一堆人的世界观比喻成一个拼图,既然是拼图,就有核心部分与外围部分,如果核心部分出了问题,那么整个拼图就只能打散了重新拼凑了。以西方的世界观更新为例,开始是亚里士多德的世界观,这个世界观的核心观点之一是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后来是牛顿的世界观,这个世界观的核心观点之一是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后来发现太阳也不是宇宙的中心,这两个世界观让人一目了然的明白了核心观点在世界观拼图中的作用。

说起来,一个人不管咋样,至少应该有一个观点是肯定存在的,一个是世界观,一个是价值观,有人也许说还有个人生观,细抠起来,人生观与价值观基本就算是一个东西。

儒家文化,如果说是世界观吧,它并没有像西方人那样提出什么是宇宙的中心问题,某种程度上来说,儒家文化倒是更像一种价值观。如果价值观也是一种拼图的话,那么儒家文化的价值观拼图中应该也有一些核心部分,正是这核心部分,让儒家文化经过几千年时光,仍然有其强大的生命力。

这核心是啥呢?我想这句话应该算是核心之一:"子不语'怪、力、乱、神'",现在看这句话,其实没什么太石破天惊的惊艳感,但是如果把这句话走过的时光经历的洗礼梳理一遍,也许就有很惊艳的感觉了。

孔子那个时代,前有老子,道德经放在那里,明确有无相生,玄之又玄,不过没有明确说怎样成神仙;再经过后来道教成立,明确提出来人修道就能得道飞升成神仙;后来佛教来了,说信我者死后可以往生西方极乐,能自我顿悟就能立地成佛;再后来景教来了,说信我者死后可往生天堂;再然后,科学来了,科学对整个自然界进行了一次完全的重组解释。

经过了几千年的时光,走到了二十一世纪,发现孔老夫子的这句话在任何时候都没有问题。试想想,佛教西来,自然会让一部分道教的信徒改投佛教门下,景教西来,又有那么一小撮人改投基督门下,科学西来,大多数人都改投赛先生门下。

孔老夫子的这句话没有与佛教冲突、没有与景教冲突,没有与科学冲突。这,才算是真的惊艳了时光吧!

正因为没有冲突,才为儒家与外来的各家各派相互融合提供了前提条件,而且这融合是如此自然而然,让国人都没有注意到,融合就已经完成。

读书
Theme Jasmine by Kent L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