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看无注释版的资治通鉴,都看到魏晋南北朝了,最近买了中华书局的20册繁体版,重新开始看,好多感觉就像没看过一样。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脑子里一直有这么种观念:会说好话不代表这人会做好事,关键还是要看这个人的行为。再往下推论,就总觉得说话并不是特别重要,相反,行动才是最重要的,因此脑子里就认为其实不用那么刻意锻炼自己说话的能力,不过最近看到资治通鉴中苏秦张仪纵横七国,在慢慢改变自己对说话能力的偏见。
论语里曾子说过一句话:“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大概意思是慎重的对待祭祀与墓葬,那慢慢的民风就会好起来。我一直对这句话不太赞同,总觉得对父母生前的孝敬比死后做再多的事情都要有意义得多。
前段时间看了《兹山鱼谱》,里面的主角丁若铨实有其人,丁若铨因为在朝鲜宣扬天主教而被流放,不过丁若铨自己其实是学通经史的大学者,那他为啥还要宣扬基督教?
孔老夫子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大意是说,要是没有管仲,那我现在估计就得被发,穿衣也得左边扣扣子?被发左衽是当时北边的戎狄民族的民族打扮。孔老夫子为啥这么说?